空間何價
- 林君山
- Feb 5, 2021
- 2 min read
以前當學生的我,總在山窮水盡時問一個問題:為甚麼每次約朋友一定要花錢?有沒有零消費的活動?除了戶外活動,似乎沒有。今年疫情爆發邊爐群組、酒吧群組,都是和朋友聚餐有關。和朋友約會必定吃飯:運動後吃飯、看電影後吃飯、吃完飯逛街……似乎吃飯才是約會的目的。(即使疫情最嚴重時,餐飲業也沒有停頓,餐廳外依然大排長龍。關於外出吃飯,後另文詳述。)或許你說民以食為天,約吃飯是尋常不過的事情。有沒有想過約行山只是行山,看完電影、展覽,逛完街,就各自回家。那就好似事情只做了一半,還有些事情沒完成,意猶未盡,需要去餐廳或者甜品店。這些是最方便可以找到坐下來,和朋友進行對話的地方。
近年興起party room,曾經想過這麼沒有建設性的發明為甚麼收費那麼昂貴,只是提供一間房、普通酒水、零食和遊戲。後來想到和餐廳一樣,提供空間和朋友聊天,便明白。即使party room收費不便宜,社交還是需要一個空間。其他地區和城市的party room相對不流行,因為可以在家裏和朋友聚會。回到香港社會問題,狹窄的房屋不但沒有私人空間,也沒有空間可以招待朋友。和朋友聚會必定是在家外,而香港作為消費社會,任何一樣東西事情都標上價錢,空間當然也有價錢。
有次朋友想找個不用消費的地方坐下聊天,我聽到當下就矇了,厚面皮些快餐店算可以。除此之外,實在想不到有什麼地方不用付費可以一直坐著。受疫情影響,公共圖書館關閉,想找個清靜地方工作。想起是否可以去看看近年流行的溫習室,算了算價錢,作罷。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