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《賽德克・巴萊》觀後感

  • 林君山
  • Jan 26, 2021
  • 1 min read


台灣電影《賽德克・巴萊》(英文:Seediq Bale / Warriors of the Rainbow: Seediq Bale)2011年上映,導演魏德聖。


這部電影上映當年引起熱話,不過筆者沒有觀看。最近看了5分鐘片段,決定觀看整套影片。整套影片長達4小時,分為上下兩集。筆者從上集看到氏族、族群的原始生活方式。他們以部落聚居在山上,狩獵為生,世世代代守護祖先的土地。直到日本人統治台灣,視土著為野蠻人,強迫他們做奴隸。主角受到壓迫,決定聯合其他部族反抗。下集土著反抗日本人,將日本人趕出他們的土地。可是日本軍備先進,土著反抗注定失敗。


所謂的文明人入侵土著居民的地盤,視赤裸、落後的土著為野蠻人,決定革新當地生活。文明人在野蠻人的居住地設置水電等基本設施、教育土著孩子,自以為改善當地人生活。對於原住民而言,學習日文等於消滅母語,當奴隸等於踐踏尊嚴。他們選擇反抗,高呼血祭祖靈,可這絕不是浪漫的事情。赤手空拳對付船堅炮利,過程殘酷、血腥。


電影時空設定在1930年,將時間倒退數百年前,航海家發現新大陸,歐洲人以文明人自居,入侵原始部落,試圖改變他們,消滅帝國文明,包括Aztec、Inca、Mayan...... 西方優越感建基於什麼?科技先進?殖民帝國?奴隸?甚麼是文明?甚麼是野蠻?打仗意味甚麼?看著一幕幕殺戮場面,不禁提出最基本問題:人命是甚麼?


延伸資料:

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《賽德克-巴萊文化教育特展》https://www.nmns.edu.tw/exhibit/history_exhibits/seediq-bale/index.html

Comments


post

©2020 by 莘記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